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聚焦
中国中冶:以“五个聚焦”引领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
来源:党群工作部 作者:宣传处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中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着力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聚焦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聚焦平台研发能力提升、聚焦技术难题攻关、聚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赋能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一批重大攻关成果成功示范应用,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58项中国专利奖88项有效专利5.4万余件,累计发布国际标准78国家标准686共拥有2中国工程院院士13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6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与增强

  聚焦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构建系统化科研生态 

  国家级研发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中国中冶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持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科研生态,实现科研平台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营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目前,中国中冶拥有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钢铁能效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科技平台数量、国际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位居央企前列。由科技部批准成立的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冶建研院建设运行,2024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优化重组。实验室聚焦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减污降碳”和“资源循环”两大需求,以筑牢钢铁工业减污降碳和资源循环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顶尖科研平台为发展目标,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上实现原创性战略性突破。实验室参与攻克国内主要大型钢铁企业环境治理难题,具有多项世界及国内首创,荣获国家级奖项8项推动钢渣处理技术重大变革,形成世界首套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和知识产权体系,钢渣处理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全面支撑京津冀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攻坚首创国内钢铁行业环保BOO模式,为我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出重要贡献。 

  聚焦平台研发能力提升,推动创新能力跃升 

  平台研发能力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中冶在聚焦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平台研发能力的提升。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注重研发过程中的创新管理和质量控制,公司平台研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冶南方着力打造国家钢铁生产能效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环保原创技术策源地等重点研发平台,成立了20个专业研究所,统筹内外部资源全力开展研发攻关;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大力吸纳高层次、战略型人才,实施博士定制化培养、专家人才孵化等策略,近五年累计引进博士51人,2人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聚焦球团、石灰窑等铁前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与德国、意大利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化、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聚焦技术难题攻关,打通堵点破解痛点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解决技术难题。中国中冶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聚焦技术难题攻关成立专门技术攻关团队,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并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攻关,成功打通了多个技术堵点,破解了行业难点痛点,为企业再转型再升级奠定坚实基础。中冶赛迪以创新驱动夯实持续发挥连接应用科学与产业实践的纽带作用,在科学技术攻关上持续加大力度,研发应用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产品,突破一系列“卡脖子”难题。万能轧机是生产型钢、重轨的高端装备,中冶赛迪历经十年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出全液压闭口牌坊式UMCD万能轧机产品,机架刚度、动态响应等各项指标国际先进,所生产特种型钢及轨梁产品的断面尺寸精度、全长尺寸均匀性、表面质量及平直度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当前,已成功打造首条全国产化3机架万能往复轧制生产线,将传统陈旧轧制工艺升级为精品轨梁的连续化生产,实现绿色、低碳、高效及智能化生产,有力推动高铁用轨生产装备技术进步。 

  聚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技价值变现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中国中冶聚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内外部协同中推动包括专利在内的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实现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创造。通过完善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公司成功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了科技价值的变现和增值,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积极贡献。中冶京诚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国内钢企对新一代变频器产品的设备升级需求异常迫切,作为核心技术攻关单位通过与设备制造商、软件商、技术推广商等相关产用方合作,制造商负责设备的生产应用、质控等工作,推广商负责了解设备的用户需求工作,实现协同优势最大化,成功自主研发了国产“CERI高性能低压变频器”,共形成59项知识产权成果,研发成功当月就接到订单并被广泛应用。目前,该项核心技术已实现5000余套产品转化,应用范围覆盖国内外100余家重点钢铁企业,不仅打破了变频器国外技术垄断,更在国际一流品牌竞争中迫使国外产品降价30%。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中冶聚焦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强大的科研力量优势,争做科技创新排头兵,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建设、聘任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领域首席专家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中国恩菲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从抓好科技人才培养推荐、定向培育创新人才团队等方面着手,聚焦“四力”,即培养具备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应用技术研究创新能力、技术工程化创新能力、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的四类人才,厚植沃土、广开赛道,激励创新。目前,中国恩菲已经形成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诸多国家级、行业级大师在内的高素质人才团队;在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领域拥有专兼职研发人员360余人,其中博士学历研发人员130余人,组建研发团队30多个;推动模式创新,抢抓“科改示范”机遇,虚拟试点、资本对接、产业孵化,多元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建设内生动力,实现人才聚智、发展赋能。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发展未有穷期中国中冶将锚定“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助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扎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冶建研院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兴基地)

中冶南方与德国NewFer公司在球团领域开展合作

中冶赛迪负责核心轧机工艺、装备及控制技术的国产重轨万能连轧生产线

中冶京诚CERI 高性能低压变频器

中国恩菲(偃师)研发基地火法扩试车间

股票信息
  • 中国中冶 A股 [601618]
  • MCC H股 [01618]

中冶微信号

轻推

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登记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平台入口 | 网站调查 | 版权信息 | 隐私与安全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解答 | 投诉咨询 | 纪检监察
电话:010-59869999 传真:010-598699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28号
中冶集团版权所有 © 2021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39号 京ICP备14039545号-1 京ICP备2020047078号-1